找到相关内容16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心锽

    如果知道无定义,能从大处分别,大处爱国,便不苦了。所以分别比量不是苦,环境一切苦不是真苦,身苦也不是苦,只有没智慧,被环境冲动,心无主宰,才是真苦。   环境不是可以冲动我的,是我自己去攀缘环境,把...

    仁知居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73086996.html
  • 静海大和尚访谈录

    许多人都叫我拣徒弟,但是我和性空法师并不会去攀缘、去奉承人和求人的。我们两人在这一点上都是一样的,很坚定。   但是有一点到现在我一直铭记在心,心怀感激。当时在焦山求学几年,由于生活条件很艰苦,促进...

    慧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04687812.html
  • 荷泽大师证道歌考

    六根的随便那一根,我们南瞻部洲(即是这个地球)的人,以眼耳意三根为敏利,如用眼根,眼睛就不向外看,而向内看,其余五根也不攀缘外境,清清静静的看,向脑筋里面来看,看来看去,看到山穷水尽的时间,达到黑黑...直下便见,拟思即差,又谓大乘非空非有,亦空亦有,乃外道四句百非之理,与大乘法,相隔天渊。   〈灯录〉神会大师示众云:“无作乃攀缘自息。”   取舍之心成巧伪。   志公〈大乘赞〉云:“法性本来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2.html
  • 濒死体验的佛理分析

    寿终时,身遭苦患,沈顿牀褥,众苦触身,彼心忆念先修善法,身善行、口意善行成就,当于尔时,攀缘善法。”   18身处天宇   前述之史蒂夫教授重历一生后,忽觉身处宇宙中央,自由漂浮,周围星云灿烂,多维...遨游于宇宙间,称见过灵界天使,遇到过各种形态的灵魂。   此当作何解?以佛教唯识学言之,人若熟睡发梦时,则眼耳鼻舌声五识不再攀缘外境;唯有第六意识独起,缘虑梦中境界,独自分别,只不过与醒时缘虑较为蒙昧...

    吕云峰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23288958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禅宗修法(3)

      百丈禅师云:“但离妄缘,即如如佛”,意谓真如本体,不受薰染,无所攀缘,自性如如,无有真妄,故妄缘不离自离是也,今人误谓能离妄缘。即是悟道,此理不当,妄缘者,脑筋作用,脑筋仍存,妄缘不能离,然脑筋之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389258.html
  • 论师的中有观

    解释道:有情“从死有至生有时,要得生有方舍死有”。如折路迦(即尺蠖虫)攀缘草木,要先安放前足,方才移动后足。是故即便是没有中有,有情也不会产生中断的过失(358上)。   有部论师反诘分别论者:若说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7.html
  • 略谈十六种观想的修法

    心爱攀缘,叫他观无相观不起来,定力也不容易增强,所以要从观有相人手。世尊在此同时也给我们开示,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身,法界之身非形、非相、非色,所以能人众生心想之中。如果如来的身有色,有固定的相,他就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4590483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研究

    七处证心,八还辩见,使人明白生死流转,全在妄心作主,攀缘声色,心被物转,失去本有清净如来藏性。是故众生迷于声色,以贪爱为本,“汝爱我心,我怜汝色,以是因缘,常在缠缚。”所以,《楞严经》从色入手,就击中...

    曾琦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2091575.html
  • 试述三论宗的二谛义

    ,俗谛的内容为事,也就是说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实在。境理分判二谛认为,二谛的性质不是依赖人们的感觉而独立存在的,是众生分别心所攀缘的对象。后来的天台家认为世俗谛和第一义谛,此二谛和中道谛...

    慧然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43591589.html
  • 弘一大师文学集学习笔记

    一心不二往乐城   可怜世有驰驱者 毕世艰辛付风尘   注:心多攀缘驰驱之人,临终亦不得往生。   (十)菩萨若能随顺众生,则为随顺供养诸佛;若于众生尊重承事,则为尊重承事如来;若令一切众生...

    化来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054092324.html